污水处理中总氮超标是常见难题,但通过生物脱氮法和物理化学法(如吹脱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等有效方法,可实现总氮的高效去除和达标排放。生物脱氮法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成本低且稳定,但需控制环境条件;物理化学法则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浓度的氨氮废水。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单一或联合处理方法。
总氮超标?掌握这些总氮去除方法,轻松达标排放!
在污水处理领域,总氮超标是个棘手难题,不过只要掌握有效的去除方法,实现达标排放并非难事。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总氮去除方法:
生物脱氮法
原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再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从水中逸出,从而达到去除总氮的目的。
优势:成本相对较低,处理效果稳定,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总氮去除方法之一。例如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工艺能够大规模处理污水,使总氮含量大幅降低。
注意事项:需要严格控制微生物生长环境,如温度、pH 值、溶解氧等,以确保微生物的活性和脱氮效果。同时,对水质的碳氮比有一定要求,若碳源不足,需额外投加碳源。
物理化学法
吹脱法:在碱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氨气,通过曝气吹脱的方式使其从水中逸出。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预处理,处理效率高,能快速降低氨氮含量。但会产生二次污染,如逸出的氨气需进行收集处理,且能耗较高。
折点加氯法:向污水中加入过量的氯气或次氯酸钠,将氨氮氧化为氮气。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可根据水质情况灵活调整加氯量。然而,加氯量控制不当易产生副产物,如三卤甲烷等有害消毒副产物,且运行成本较高。
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氨氮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将氨氮从污水中去除。该方法去除效率高,设备占地面积小,适用于处理中低浓度的氨氮废水。但树脂需要定期再生,再生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和废液,需妥善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污水的水质特点、排放要求以及处理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总氮去除方法,或者采用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实现总氮的高效去除,轻松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