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城市排水安全存在问题?
来源: | 作者:吉佳 | 发布时间: 2025-03-31 | 16 次浏览 | 分享到:
城市化加速使城市排水安全问题突出,如内涝频发、管网老化、规划不合理、维护管理不善等。可通过管网升级改造(更新老旧管网、推进雨污分流)、优化城市规划(增加绿地与透水地面、合理布局排水设施)、强化管理维护(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以及运用智慧技术(构建智慧排水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等多方面措施,逐步化解排水安全难题,保障城市平稳运行和居民生活。

在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的当下,城市排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与居民的生活质量。每至雨季,多地城市频繁遭遇内涝积水困扰,大量区域被雨水淹没,街道满是积水,深度可达数十厘米甚至更高,车辆半浸于水中,通行艰难,交通陷入全面瘫痪,给居民出行造成极大阻碍,更对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老旧城区的排水管网老化破损严重,管径狭窄,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排水需求;新建城区虽有所改善,但在规划建设中,部分区域存在排水系统与城市发展脱节的情况,重地上轻地下,致使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同时,城市中大量硬质地面的铺设,如水泥路面、广场等,极大减少了雨水自然下渗的途径,进一步加重了排水负担。此外,排水管网管理维护机制不完善,监管缺失,管道堵塞、污水溢流等问题频发,这些都亟待解决。为有效应对城市排水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从以下多方面着手。


一、管网升级改造

更新老旧管网:对使用年限长、老化严重的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与更新。将传统的易腐蚀、抗压能力弱的管材,如普通铸铁管、混凝土管,替换为耐腐蚀、强度高的新型管材,像 HDPE 管、球墨铸铁管等。在改造过程中,依据城市不同区域的实际排水量需求,合理增大管径,提升管网排水能力。例如,对城市核心商业区等人口密集、排水量较大的区域,将原有管径较小的管道更换为大管径管道,以满足高峰期排水需求。

推进雨污分流:加快老旧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步伐,构建独立的雨水和污水收集系统。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污水则经由污水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避免降雨时污水量激增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溢流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在新城区建设中,严格执行雨污分流标准,从源头上保障排水系统的科学合理。


二、优化城市规划

增加绿地与透水地面:在城市规划中,提高绿地占比,建设公园、湿地、下沉式绿地等绿色空间。绿地不仅能美化环境,还可作为天然的雨水调蓄设施,吸收、储存雨水,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同时,推广透水铺装材料,在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区域铺设透水砖、透水沥青等,让雨水能够快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降低地表积水风险。比如,在一些新建小区和商业广场,采用透水地面设计,有效减少了地面径流,缓解了排水压力。

合理布局排水设施:在城市建设与更新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城市功能分区等因素,合理布局排水泵站、调蓄池等设施。在地势低洼、易涝区域,增设排水泵站,提升排水动力;建设调蓄池,在暴雨时储存过量雨水,待雨势减弱后缓慢排放,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雨水集中涌入管网造成堵塞和内涝。像在一些城市的火车站、大型商场周边等人员密集、排水需求大的区域,科学规划建设调蓄池,显著提升了区域的排水防涝能力。


三、强化管理维护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排水管网管理维护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同合作。定期对排水管网进行巡查,利用管道检测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及时发现管道破损、堵塞等问题,并建立详细的管网档案,记录管道位置、材质、管径、维护情况等信息,为精准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对排水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排放污水、倾倒杂物等破坏排水设施的行为。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排水应急预案,组建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配备充足的抢险设备和物资,如抽水泵、排水抢险车、应急照明设备等。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队伍在突发暴雨、内涝等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确保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开展排水抢险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例如,一些城市在每年雨季来临前,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应急演练,模拟内涝场景,检验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运用智慧技术

构建智慧排水系统: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智慧排水管理平台。在排水管网关键节点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位、流量、水质等参数,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管网运行状态,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堵塞、内涝等问题。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根据实时监测数据优化排水泵站、调蓄池等设施的运行调度,实现精准排水,提高排水系统运行效率。

实现信息共享: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排水管网数据与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数据的共享与协同。气象部门提供精准的天气预报信息,水利部门共享河流水位、流量数据,交通部门反馈道路积水对交通的影响情况,各部门基于共享数据,共同制定应对城市排水安全问题的决策,提升城市整体应对能力。


通过实施上述综合举措,有望逐步化解城市排水安全难题,为城市平稳运行和居民安居乐业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