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管道排水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吉佳水务
来源: | 作者:吉佳 | 发布时间: 2025-03-14 | 79 次浏览 | 分享到:
城市雨水管道排水能力受设计标准、管道材质、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设计标准中,重现期与降雨量的匹配因地区而异,管道材质和布局直接影响排水效率,而地势、水体水位等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制约排水能力。为应对极端天气,需优化雨水管道系统,提升城市防涝能力。

城市雨水管道的排水能力受设计标准、管道材质等多种因素影响。


设计标准方面


重现期与降雨量对应:依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国标50014-2021),一般性城市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基本为2-5年一遇。以江南某城市为例,5年一遇重现期大致相当于1小时50mm降雨量或24小时150mm降雨量左右。但不同地区因暴雨强度不同,重现期对应的降雨量也有所差异。


极端情况:一些重要地区或高标准建设区域,可能会按照10年、20年甚至更高重现期来设计。如按照10年一遇设计的区域,理论上可应对更大强度降雨,通常能应对1小时80-100mm左右的降雨量,但面对超设计标准的极端暴雨,如短时间内降雨量达到200mm以上,也可能出现排水不畅。


管道本身因素


管道材质及质量:材质不同,排水能力和耐久性有差别。混凝土管道抗压性强但易腐蚀、结垢影响过水能力;塑料管道耐腐蚀、内壁光滑水流阻力小,排水效率相对较高;金属管道强度高,但成本高且易生锈。质量好、无破损堵塞的管道能更好发挥排水能力。


管道尺寸与布局:直径大的管道排水能力更强。合理的管道布局,如坡度合适、无过多弯道和交叉,能让雨水快速流动,减少积水。若管道坡度过小,水流速度慢易淤积;坡度过大,水流冲击力大可能损坏管道。


外部环境因素


城市地势与地形:地势平坦地区,雨水流动慢,排水相对困难,管道需更大排水能力;地势起伏大、坡度陡的地区,雨水能快速汇集流动,但也可能对管道冲击力大。如果地形复杂,有山谷、洼地等,还可能使雨水局部集中,增加排水压力。


周边水体水位:当河流、湖泊等周边水体水位高时,雨水排放受阻碍,管道排水能力会降低,甚至可能出现雨水倒灌。


面对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城市雨水管道需不断优化升级,才能更好地守护城市免受内涝之扰,确保城市在风雨中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