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流量计常见故障与解决办法-吉佳水务
来源: | 作者:吉佳 | 发布时间: 2025-09-15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工业园区污水监测等场景中,超声波流量计易受介质、环境等因素影响出现故障。本文针对信号类(无信号、信号波动)、数据类(小流量不准、量程超限)、硬件类(线缆老化、显示屏故障)及特殊工况(高粘度介质、低温环境)故障,详细分析每种故障的典型表现与常见成因,给出针对性解决办法,还总结故障排查 “三步法” 与预防维护 “四到位” 原则,为运维人员提供全面故障处理指南,保障设备稳定运行与数据精准。

在工业园区污水监测、城市供排水管网计量等场景中,超声波流量计凭借非接触测量、适应性强的优势成为核心设备,但受介质特性(如腐蚀性、高悬浮物)、环境干扰(电磁、振动)、运维操作等因素影响,设备易出现各类故障。本文在原有基础上,补充特殊工况故障类型,细化排查逻辑与操作步骤,形成覆盖 “信号 - 数据 - 硬件 - 特殊场景” 的全维度故障解决方案,为运维人员提供更全面的实操指南。


一、信号类故障:从 “无信号” 到 “干扰信号” 的全场景排查

信号类故障是设备运行的 “第一道障碍”,除常见的 “无信号”“信号弱” 外,还包括 “干扰信号误判” 等特殊情况,需结合现场环境精准定位原因。


(一)故障 1:无信号显示,设备提示 “信号丢失”

补充特殊成因与解决细节

特殊成因:部分老旧管道存在严重结垢(厚度>5mm),超声波被结垢层反射,无法穿透至介质中;或传感器线缆因长期埋地被老鼠咬断,外部无明显破损痕迹。


补充解决步骤:

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管道结垢厚度,若结垢超标,采用高压水射流或化学除垢剂清理管道内壁,清理后重新安装传感器;

若怀疑线缆埋地段破损,用线缆故障检测仪定位断点,更换受损段线缆,并将新线缆穿入金属保护管后埋地,防止再次被破坏。


(二)故障 2:信号强度波动,伴随 “虚假信号” 提示

新增故障类型

典型表现

信号强度在 30%-70% 间频繁波动,主机偶尔显示 “虚假信号” 告警,流量数据忽高忽低,与实际工况(如水泵稳定运行时)不符。


常见成因

管道内存在气液两相流(如污水曝气工艺导致气泡混入),超声波在气液界面发生不规则反射;

传感器探头表面附着油污、生物膜(如食品加工废水导致),影响超声波透射效率;

周边存在间歇性干扰源(如车间间歇性启动的大功率设备),导致信号稳定性下降。


解决办法

处理气液两相流:在传感器上游 5 倍管径处安装气液分离器,分离管道内气泡;若无法安装分离器,将传感器安装位置调整至管道最低点(气泡易向上聚集),减少气泡影响;

清理探头附着物:每周用酒精棉片擦拭探头表面,去除油污与生物膜;对于顽固附着物,用软布蘸取中性清洁剂(如洗洁精稀释液)轻轻擦拭,避免损伤探头涂层;

屏蔽间歇性干扰:在传感器线缆两端加装磁环(抗干扰磁芯),增强抗电磁干扰能力;记录干扰源启动规律(如每小时启动 1 次),在干扰时段来临前,临时将流量计切换至 “抗干扰模式”(部分设备具备该功能),降低信号波动。


二、数据类故障:新增 “小流量测量不准” 与 “量程超限” 问题

数据类故障直接影响计量准确性,除 “偏差大”“零漂” 外,“小流量测量不准”“量程超限” 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见,需针对性解决。


(一)故障 1:小流量时测量值为 0,实际存在微小流动

新增故障类型

典型表现

当管道内流量<5m³/h(低于流量计最小量程的 10%)时,流量计显示为 0,而用便携式流量计检测确有微小流量,导致排污总量统计偏小。


常见成因

流量计 “小流量切除” 参数设置过高(如默认切除值设为 5m³/h),低于该值的数据被判定为 “无效”;

传感器灵敏度不足,无法捕捉小流量对应的微弱超声波信号;

管道内介质流速分布不均(如小流量时介质贴近管道底部流动),传感器未检测到有效流速。


解决办法

调整小流量切除参数:进入主机菜单,将 “小流量切除值” 降至实际最小流量的 80%(如实际最小流量为 3m³/h,切除值设为 2.4m³/h),避免有效数据被误判;

更换高灵敏度传感器:选用具备 “小流量增强模式” 的传感器(如采用高精度压电晶体的探头),提升对微弱信号的捕捉能力;

优化安装位置:将传感器安装在管道转弯处下游 15 倍管径处(此处流速分布更均匀),或采用双传感器对称安装(沿管道直径方向),提高小流量测量精度。


(二)故障 2:流量超量程,主机显示 “过载” 告警

新增故障类型

典型表现

当管道流量突然增大(如暴雨导致污水量骤增),流量计显示 “量程过载”,数据停止更新,仅显示最大量程值(如 1000m³/h)。


常见成因

选型时未考虑极端流量工况(如未计入暴雨、生产峰值等特殊情况),流量计量程偏小;

管道内出现瞬时冲击流(如阀门突然全开),导致流量短期内超量程;

流量计 “量程上限” 参数设置错误(如实际量程为 0-1000m³/h,误设为 0-500m³/h)。


解决办法

重新选型或扩容:若超量程情况频繁发生(如每月超过 3 次),更换更大量程的流量计(如将 0-500m³/h 更换为 0-1500m³/h);若仅偶尔发生,在传感器下游安装流量调节阀,通过阀门开度控制最大流量不超过量程上限;

缓解瞬时冲击流:在阀门与传感器之间安装缓流装置(如限流孔板),减缓介质流速变化速率;将阀门改为变频控制,避免突然全开 / 全关;

修正量程参数:核对流量计型号对应的额定量程,在主机菜单中修正 “量程上限” 参数,保存后重启设备,确保参数与实际量程一致。


三、硬件类故障:补充 “线缆老化” 与 “主机显示屏故障” 处理

硬件故障除传感器、电源问题外,“线缆老化”“显示屏故障” 在长期运行中频发,需通过定期检查与针对性维修延长设备寿命。


(一)故障 1:传感器线缆老化,出现 “信号时有时无”

新增故障类型

典型表现

线缆外皮出现龟裂、褪色,在环境湿度高时(如下雨天),信号中断频率增加,天气干燥后症状缓解。


常见成因

线缆长期暴露在室外,受紫外线、高温、雨水侵蚀,导致外皮老化、绝缘性能下降;

线缆频繁弯曲(如管道振动带动线缆摆动),内部铜芯出现疲劳断裂,接触不良。


解决办法

更换老化线缆:选用耐候性强的屏蔽线缆(如户外专用 RVVP 线缆,具备抗紫外线、耐高低温特性),更换时确保线缆长度与原线缆一致,避免因长度差异导致信号衰减;

固定与防护:用线缆卡子将新线缆固定在管道支架上,避免随风摆动;户外段线缆穿入 PVC 保护管,两端用密封胶封堵,防止雨水渗入;

定期检查:每季度用绝缘电阻表检测线缆绝缘电阻,若阻值<10MΩ(正常应≥50MΩ),及时更换线缆,防止绝缘失效导致短路。


(二)故障 2:主机显示屏花屏、黑屏,无法查看数据

新增故障类型

典型表现

显示屏出现条纹、模糊,或完全黑屏,但设备仍正常采集数据(可通过上位机查看);部分按键失灵,无法操作菜单。


常见成因

显示屏背光板老化(使用超过 5 年),或显示屏与主板连接排线松动;

主机内部进水(如站房漏水),导致显示屏电路短路;

按键长期使用磨损,触点氧化,无法触发指令。


解决办法

维修显示屏:关闭电源,打开主机机箱,重新插拔显示屏排线,并用酒精擦拭排线接口,去除氧化层;若背光板老化,联系厂家更换同型号显示屏(需提供主机型号与显示屏尺寸);

处理进水问题:清理主机内部积水,用吹风机(冷风模式)吹干电路板;在站房安装防水挡板,检查屋顶、门窗是否漏水,修复漏水点;在主机内部放置干燥剂(如硅胶包),吸收潮气;

更换按键面板:若按键失灵,购买同型号按键面板(可从厂家获取配件),拆卸旧面板后更换,更换后测试按键灵敏度,确保所有功能正常。


四、特殊工况故障:针对 “高粘度介质” 与 “低温环境” 的解决方案

在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场景中,介质高粘度(如原油、糖浆)或低温环境(如北方冬季户外)易导致特殊故障,需结合工况优化设备配置与运维方式。


(一)故障:高粘度介质导致测量值偏低,信号衰减快

典型表现

测量高粘度介质(粘度>100cP)时,流量值比实际值低 15%-20%,信号强度随运行时间增加逐渐下降。


常见成因

高粘度介质流动性差,流速分布不均,超声波传播路径发生偏移;

介质附着在传感器探头表面,形成粘稠涂层,阻碍超声波发射与接收。


解决办法

选用专用传感器:更换针对高粘度介质设计的传感器(如采用高频超声波探头,穿透力更强),并将安装方式改为 “Z 法”(适用于大管径、高粘度介质),延长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定期清理探头:每天停机后,用热水(介质熔点以上温度)冲洗探头表面,去除粘稠附着物;每周拆解传感器,用软毛刷清理探头内部,避免残留介质固化;

加热保温:在管道与传感器外部包裹加热带(如自限温加热带),将介质温度控制在粘度较低的区间(如将原油温度维持在 50℃以上),降低粘度对测量的影响。


(二)故障:低温环境导致设备无法启动,传感器结冰

典型表现

北方冬季户外温度<-10℃时,主机无法开机,或传感器探头表面结冰,信号完全丢失。


常见成因

主机电源适配器在低温下效率下降,输出电压不足;

管道内介质含水分,低温下在探头表面结冰,阻碍超声波传播;

传感器线缆内部水分结冰,导致线缆断路。


解决办法

保温与加热:为主机加装保温箱(内置加热片,温度维持在 5℃以上),电源适配器放置在保温箱内;传感器外部包裹保温棉与加热带,确保探头表面温度>0℃,防止结冰;

选用低温型设备:更换具备低温工作能力的流量计(工作温度范围 - 30℃-60℃),传感器线缆选用耐寒型(如耐低温 - 40℃的屏蔽线),避免低温下线缆开裂;

定期巡检除冰:每日巡检时,检查传感器探头是否结冰,若结冰,用温水(30℃左右)融化冰层,禁止用开水或硬物敲击,防止探头损坏。


五、故障排查与预防的 “黄金法则”

(一)故障排查 “三步法”

先看后测:首先观察设备外观(线缆、探头、显示屏),查看是否有破损、结冰、附着物,再用万用表、测厚仪等工具检测参数(线缆通断、管道壁厚);

先外后内:优先排查外部因素(介质状态、电磁干扰、安装位置),再检查内部硬件(传感器、主机模块),避免盲目拆解设备;

先易后难:先解决简单问题(如参数设置错误、线缆松动),再处理复杂故障(如主板损坏、管道结垢),提高排查效率。


(二)预防维护 “四到位”

日常巡检到位:每日查看设备状态,每周清理探头,每月校准参数,确保问题早发现;

环境适配到位:根据介质特性(粘度、腐蚀性)、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与防护措施,从源头减少故障;

人员技能到位:定期组织运维人员参加厂家培训,熟悉设备原理与新故障处理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故障;

备件储备到位:针对高频故障部件(传感器、线缆、耦合剂),按在用数量的 30% 储备备件,确保故障发生后 24 小时内完成更换。


结语

超声波流量计的故障处理需结合 “工况特性 + 设备原理 + 运维经验”,既要解决常见的信号、数据问题,也要关注特殊场景(高粘度、低温)下的个性化故障。运维人员需建立 “预防为主、快速响应” 的管理思维,通过定期维护降低故障发生率,通过科学排查缩短修复时间,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为水量计量、排污监测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助力环保合规与生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