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质监测设备选型与应用案例-吉佳水务
来源: | 作者:吉佳 | 发布时间: 2025-09-05 | 5 次浏览 | 分享到:
本文主要探讨了河道水质监测设备的选型要点,并通过具体应用案例展示了不同设备在河道水质监测中的实际效果,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河道水质监测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引言

河道水质监测是水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准确、及时的水质监测数据对于了解河道水质状况、评估污染程度、制定治理措施以及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关键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河道水质监测设备应运而生,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型成为了关键问题。


二、河道水质监测设备选型要点

(一)监测参数

根据河道的功能定位、污染特征以及管理需求,确定需要监测的参数。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 pH 值、溶解氧、浊度、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等。例如,对于城市景观河道,可能更关注 pH 值、溶解氧和浊度等指标,以保证水体的感官性状和生态功能;而对于工业废水排放较多的河道,则需要重点监测氨氮、总磷、COD 等污染物指标。


(二)检测原理与技术

不同的检测原理和技术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荧光法溶解氧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紫外吸收光谱技术的 COD 检测模块可避免传统重铬酸钾法的二次污染。此外,还应考虑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三)设备类型

在线监测设备:适用于长期、连续的水质监测,可实现 7×24 小时实时监测与数据传输。如浮标水质监测站,可集成多种传感器,适用于开阔水域,通过太阳能供电实现长期驻守。

便携式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等特点,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和应急监测。如便携式 COD 分析仪,可在短时间内得出检测结果,便于及时发现污染源。

实验室设备:主要用于对水样进行精确分析和研究,检测精度高,但检测周期较长。


(四)数据传输与管理

选择具备良好数据传输功能的设备,如支持 4G、NB - IoT 等通信方式,能够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平台或监管中心。同时,设备应具备完善的数据管理功能,如数据存储、查询、分析和报表生成等,以便于管理人员对水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五)环境适应性

考虑河道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水流等因素,选择具有相应环境适应性的设备。例如,在山区溪流等偏远地区,可选择太阳能供电的设备;在寒冷地区,需考虑设备的保温和防冻措施。


三、河道水质监测设备应用案例

(一)同奥科技河道污水水质分析仪

某市环保部门在黑臭水体治理中应用了同奥科技的河道污水水质分析仪。该设备集成了多参数检测模块,可同步测量 pH 值、溶解氧、浊度、氨氮、总磷、COD 等十余项核心指标。通过连续监测,管理人员发现某河道氨氮浓度长期超标,经溯源确定是上游养殖场偷排所致,为执法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外,在 2024 年太湖蓝藻暴发预警中,该流域安装的 50 台分析仪提前 48 小时检测到叶绿素 a 浓度异常攀升,环保部门据此启动应急调水方案,成功避免了大规模水华的发生。


(二)波恩仪器户外小型微型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站

波恩仪器的户外小型微型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站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场景。在安徽某水库的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试点中,设备组成监测网络,每 15 分钟上传一次水质数据,为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提供了保障。在江苏太湖流域,部署的监测站通过关联氮磷指标与气象数据,构建了农业径流污染模型,帮助当地减少了化肥使用量,有效监控了农业面源污染。该监测站采用 “端 - 边 - 云” 协同架构,低功耗设计使得设备在仅配备 20W 太阳能板的情况下,可连续工作 30 天以上,且响应时间缩短至 5 分钟内。


(三)安徽省碧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多功能模块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安徽省碧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多功能模块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应用于无为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扶贫试点项目。该系统采用一体式模块化设计,可实现水质多参数全流程跟踪监控,包括自动采配水、自动预处理、自动水质参数监测等功能。系统测量的参数涵盖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等,数据采集误差≤1%。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收集处理约 10 万立方农村生活污水,出水达到一级 A 标准,有效改善了农村水环境。


(四)便携式 COD 分析仪在河道巡查中的应用

在浙江某市河道巡查现场,工作人员使用便携式 COD 分析仪,仅需将水样注入预制试剂管,10 分钟后便可读出化学需氧量(COD)数值。当某河道 COD 值从 45mg/L 骤升至 128mg/L 时,巡查队立即溯源至上游一家偷排废水的印染厂,2 小时内完成了污染源封堵。在太湖流域,300 台便携式 COD 分析仪构成智能监测网络,在某次突发油污泄漏事件中,分析仪在 15 分钟内测得 COD 突增至 800mg/L,系统自动生成污染扩散模型,指导截流坝设置位置,减少受污染水域面积 60%。


四、结论

河道水质监测设备的选型应综合考虑监测参数、检测原理与技术、设备类型、数据传输与管理以及环境适应性等多方面因素。不同类型的设备在河道水质监测中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优势,通过合理选型和科学布局,可以构建起完善的河道水质监测体系。同时,从实际应用案例可以看出,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能够为河道水质监测、污染溯源、预警防控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水环境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促进河道水质的改善和水生态的保护。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河道水质监测设备将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河道水质监测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更精准的监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