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某片区管网监测项目-吉佳水务
来源: | 作者:吉佳 | 发布时间: 2025-03-03 | 47 次浏览 | 分享到:
监测目的是全面掌握排水管网系统水力负荷和水质状况,定量评估相关问题,溯源评估片区管网健康程度,为排水管网系统运行等提供数据支撑。技术路线为收集建设渠片区数据,分析拓扑连接关系,划定监测单元,制定并优化监测方案,安装流量监测设备进行短期早季流量连续监测,对数据清洗校准、统计分析对比,通过水质水量平衡分析反映区域管网健康状况。技术方法采用水质平衡法和人口估算法。监测方案是根据拓扑连接关系与现场踏勘情况,在污水和雨水主干管与次干管布设14个连续监测点。现场安装结论是外来水入侵严重、雨污混接问题突出、管网收集率及覆盖程度有待提高。建议是获取更详细基础数据,深化监测体系建设,推进管控网格单元监测评估。

监测目的及意义


全面掌握排水管网系统的水力负荷和水质状况,包括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管网污染物(COD、SS)的浓度以及变化情况;定量评估污水直排、河湖水倒灌、雨污混接、外来水入侵、溢流污染、超标废水纳管等问题,逐级溯源评估片区管网健康程度,为排水管网系统的运行调度、养护管理、改造升级、快速相应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技术路线与方法


(1)技术路线

收集建设渠片区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排水管网拓扑连接关系,划定监测单元,制定排水管网监测方案,结合现场调研及现场查看,对监测方案进行优化,安装流量监测设备进行短期早季流量连续监测。对收集的早季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与校准,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进行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及对比,分析各个监测点早天的污水流量规律,定量化评估排水管网水量水质平衡情况。通过水质水量平衡分析,获取片区管网污水收集率、入流入渗量等指标,从而反映区域管网健康状况。


(2)技术方法

本项目排水管网入流入渗定量化评估方法主要采用以下两种:

(1)水质平衡法

水质平衡法通过监测各分区出口的水质和水量,结合入渗源的水质数据,基于水质和水量联立方程,计算各分区污水量、外来水入流入渗星和入渗比例。

(2)人口估算法

人口估算法主要是基于区域人口数量与用水量估算片区生活污水排放量,再根据各分区出口监测点实测流量,核算各分区人流入渗量。


(3)监测方案

为了解片区水量平衡情况,根据片区内排水管网拓扑连接关系与现场踏勘情况,分别在污水和雨水主干管与次干管布设14个连续监测点,监测点位置分布图如下图所示。

现场安装


结论

(1)外来水入侵严重,水量过大导致泵站超负荷运行;

(2)雨污混接问题突出,受纳水体污染负荷增大;

(3)管网收集率及覆盖程度有待提高;


建议

(1)需获取更详细的基础数据作为支撑;

(2)深化监测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管控网格单元监测评估;